本來還在澳門某難得清靜的咖啡店跟友人聊天,突然收到這噩耗,友人以及鄰座的人都以為只是惡作劇,但知道是真事以後,大家都語塞了︰一個優秀的新聞平台要消失了,除了傷心,背後是重重的恐懼。
這次回澳,本來受了主場編輯所託,希望我能代為拍一些澳門的照片,好讓他們能為文章配圖,現在照片拍好了,卻趕不及送到他們手上,難免有點唏噓。但我想,如果我們為失去主場而可惜,應該做的,就是要將自己變成「主場」。
感謝所有關心我失去了發文平台的朋友,我答應大家,一定會繼續寫澳門的文章,沒有主場這把大傘,路的確變得難行,不過如果多走一步去看文章的努力也不肯付,也遑論再去談甚麼更大的事。所以,只要你願意看,我一定會繼續寫。
也在這裏感謝因為主場而認識的各位朋友,珍重,有緣再見!
給關心主場新聞的人:
各位,主場新聞今天要結束了!
辦主場新聞是出於簡單信念,「為香港做點事」,推動社會前進,同時希望像美國Huffington Post一樣,創造一個成功的媒體生意,打開新局面。
「為香港做點事」,背後沒什麼偉大使命,只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儘量關心社會,做一個正常公民應做的事。我生於1964年,今年50歲,趕上嬰兒潮最後一班車,受惠香港八九十年代經濟起飛,把握了向上流動力的機會,就如普通香港人,年青時埋首事業,到略有小成,想利用自己商界的經驗、人脈及知識,走向社會。
我恐懼
原來今天的香港已經變了,做一個正常公民、做一個正常媒體、為社會做一點正當的事,實在不容易,甚至感到恐懼 — 不是陌生,而是恐懼。由於當前政治鬥爭氣氛令人極度不安,多位民主派人士,被跟蹤、被抹黑、被翻舊賬,一股白色恐怖氛圍在社會瀰漫,我亦感覺到這種壓力。還有,作為一個經常往返內地公幹的商人,我得承認,每次過境都會提心吊膽,但這是我過分疑神疑鬼嗎?那種感覺,根本不可能向外人説得清楚。
令我最不安,是家人也感受到這股壓力,終日替我擔心。隨著社會氣氛逐漸緊張,這股壓力在我身邊蔓延的程度令我日益困擾。在家吃飯,我堅持不開電視,因為我不想面對面跟家人討論社會話題,我知道他們只會愈來愈擔心。家人因我憂慮,我傷心。
我誤判
兩年前,我和幾位朋友一同創辦主場新聞,我們以理性為起點,相信包容是香港最重要價值,以博客和新聞策展為基石,創造全新媒體形式。根據最新數據,主場新聞上月平均每日「獨立瀏覽人次」(Unique Visitor)有30萬人,表現可算理想。從開始,我們當一盤正常生意來做,可是,在不正常的社會及市場氣氛下,主場新聞的廣告收入跟它的影響力,不成比例。主場新聞小本經營(很多熟悉我們的博客可作證),但創辦至今,每月從未達至收支平衡。最大問題是在可見將來,香港社會氣氛只會更見緊張,從生意角度,主場新聞實在看不到曙光。有人問我,主場新聞有沒有出現抽廣告情況,答案是沒有,從未落,何來抽?香港不單止核心價值被扭曲,市場也被扭曲。
我愧疚
我的恐懼及誤判,源於我曾一度相信香港還是一個正常的地方,一心以為可做一個關心香港的公民、一個相信市場的商人,很明顯,我錯了。在一個不正常的社會和市場,做一個正常的公民和商人,原來竟是錯誤的幻想。
對於兩年來努力拼搏的同事,我很內疚,因為大家年中無休,義無反顧地用行動來支持主場新聞的信念。對於家人的包容,我更內疚,讓妳們為我憂慮了這麼長的時間。對於支持主場的博客、海內外讀者,你們終於發現,原來我也只不過是個普通人。我實在盡了力,也只能走到這麽遠。
主場新聞由即日起正式結束,再見!
蔡東豪
2014年7月26日